欢迎您的到来,今天是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杭州中小企业担保网

近期热点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近期热点
信用风险呼唤法律保障
发表日期:2009-02-19
  

  随着国人迅速接受贷款购物这一理念,过去两年中,消费贷款的增长速度惊人。这其中,我国个人贷款量异军突起。据统计,2003年,全国个人贷款总额为人民币1.56万亿元,超过了2000年水平的4.5倍。而银行卡业务作为我国个人贷款的其中一支重要力量市场前景被无限看好。但是,新兴事物的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在信用卡博得众家银行赏识、大力发展此项业务的同时,法律保障的跟进也必不可少。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有大约300万张信用卡,而自动取款机取款卡的数量则达到了560万张。有预计中国信用卡发行量,未来10年有望达到年增长率50%,并达到1亿张。

  如此大的市场空间对谁来说无疑都是巨大的诱惑。正如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所言,目前全国各大银行都已经将信用卡业务看作是将来业务的一大重心,纷纷在这个市场上跑马圈地,抢夺蛋糕。而在此过程中,银行和商家对信用审核服务的需求必然也随之激增,那么如何解决这种需求﹖这仅仅是银行和商家两者的事情吗﹖

  信用风险要有效规避

  吴先生是一家私营企业的员工,在申办信用卡时被拒之门外,银行给出的原因是无法真实地掌握吴先生的个人信用情况。

  记者了解到,近一段,像吴先生这样想拥有自己的信用卡,又申办不到的人不少。办卡难、刷卡难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人们对申办信用卡的热情。

  那么为什么这类情况会频频发生?

  专家的话一语道破天机:这里面关键是信用问题,社会的信用机制还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个人信用如何衡量、如何保证,都是问题。

  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信用评级系统是全国性的。由于目前尚未出台与信用相关的法规,我国的征信工作开展难度还相当大,这也为我国信用卡产业的发展埋下了相当大程度的风险隐患。

  近日,《华尔街日报》发布消息称,VISA国际机构警告,中国新兴的信用卡行业存在的一些风险如果处理不当,将会损害这个行业。文章指出,中国现在急需建立一个中央信用系统,来确保发卡商不会走上LG信用卡公司的道路。

  国家行政学院徐杰教授认为,"信用卡业务不同于单一的信贷业务,在发行、使用、结算等诸多环节都可能存在风险。"随着信用卡业务的进一步发展,风险的发生也越来越频繁;而且随着发卡行、特约商户和持卡人的增多,信用卡风险体现出涉及面广、风险种类多样、危害性大的特点。

  对于我国这个信用卡发展尚处于培育阶段的市场,如何才能有效规避这种风险,让整个产业健康发展﹖建立第三方具有约束机制的法律法规来管理和掌控信用卡整个的征信系统,通过第三方力量来沟通和协调整个征信系统的运行,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是目前业界的共识。

  第三方信用保障体系缺失

  记者了解到,就银行方面而言,当前信用卡业务面临的最主要风险正是信用风险问题,或者称为"道德风险",透支款久拖不还造成银行呆坏账损失在其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正因为如此,目前各家银行在业务发展初期,普遍采取较为谨慎的发展策略,目标市场定位在机关、大企业管理人员等优质客户群,或者现有准贷记卡客户中的优质持卡人,信用额度也不高。

  我们再来看看申请人在提出申请信用卡时银行对申请人都有什么样的要求。

  目前,银行在发卡前除了要审核申请人填写的申请表之外,通常还需要申请人提供工作证明、财力证明等资料。这是因为在没有第三方个人信用体系证明的情况下,银行不得不采用的办法,先假设你有钱,你有能力偿还,在这个基础上再假设你有信用。工行的牡丹卡申请条件是,免担保第一要有本市户口,有固定住所,第二要在工行办理个人住房贷款、汽车消费贷款并且还款半年以上无不良记录,第三得是工行的优质个人客户;而广东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广发)和招行的申请条件还算简单,只要提供身份证复印件,工行的就麻烦了,还要户口簿复印件。

  这些条件相对于用卡环境比较成熟、办卡无条件免担保的国家来说,要苛刻许多。事实上,在许多申请失败的案例中,申请者的工资不高,而隐性收入较高,但这些隐性收入申请者拿不出证明来。在国外调查一个人的收入只要看他的纳税情况就可以了,国内许多人的收入是拿不出税单的。这样就形成了资料证明与个人实际情况不相符的矛盾。一位银行工作人员指出,之所以出现这类情况,也正是由于国内目前缺少第三方的信用保障体系。

  这位人员还表示,风险意识是一直贯穿于招行信用卡业务的始终,只是因为没有第三方信用体系来减少银行的风险,当一个陌生人向银行申请办卡时,银行当然要仔细审查这个人的资信条件,综合评估打分。

  而马蔚华也指出,现在由于信用体系不完善,我国商业银行无法全面掌握借款人信用,只能逐个审查贷款人的资信情况,需要付出很高的成本,在相当多的情况下,贷款的利息收入尚不足以弥补业务经营成本,已经成为信贷业务进一步健康发展的瓶颈。所以,有人形象地说,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信贷业务是在"拿大炮打蚊子"。

  当然,银行目前将防范风险作为发放信用卡的首要考虑因素,绝不是甘心赔本儿赚"吆喝"。为了让这种现状尽早扭转,让这项业务真正发挥他应有的作用,上海已出台了《上海市个人信用征信管理试行办法》从上海地区的银行开始,全国各地都正在逐步摸索一套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征信困难需要法律保障

  作为全国征信体系试点城市,上海的征信体系建设效果良好,央行也正有意将其征信体系建设的网络和经验尽快向全国范围推广。然而,在一系列办法实施的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也不少.征信人员发现,根据我国城市居民现在所处的生活环境以及消费习惯,有时要想使一个信用评级系统覆盖整个城市也是困难重重。

  这种情况从上海资信有限公司的经历可见一斑。该公司是由央行上海分行在2000年建立的一家征信管理机构,它的任务之一就是为中国其他城市设立类似机构提供借鉴。该公司希望与中国各大城市的每一家银行分支机构都有联系,包括外资银行。它要求各商业银行都加入其信用评级系统,并且每天都要更新提供给该系统的信息,以便某家金融机构的贷款审核员可以知道谁在其他银行拖欠了贷款。

  现在上海的信用评级系统正缓慢地与中国其他城市的这类系统连接起来。但这种联系渠道最多也只能算尚未断掉而已。事实上,上海的这一信用评级系统甚至没能覆盖到该市所有的行政区。上海资信公司称,原因之一是在上海的某些区域,数十户家庭合住一幢房子,他们先统一向公用事业公司交纳一笔电费,然后各家私下里再分摊这一费用。这使得上海资信公司难以像其他国家那样通过分析公用事业公司提供的信息来追踪每个家庭的信用历史。

  这其间种种的复杂情况给我国的征信工作带来的难度更大。对此,有专家认为,中国初生的信用审核业的确面临许多挑战,最大的困难是中国没有保障信用的法律体系作为第三方要求银行需与政府监管机构或在彼此间分享其信用信息。

  于是,第三方法律法规的出台成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事实上,我们前文中也曾多次提到了第三方这个概念,可见这对于我国信用卡产业的发展来说,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近日,从国际征信局高峰会议上传出了国内各大银行和征信机构振奋的消息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征信管理局副局长万存知在期间表示,央行正在起草一个全新的征信法规,并将尽快报国务院审批。这对于一直苦于和申办人之间"周旋"的国内各大银行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喜讯。我们也希望,在建立第三方法律保障体系的工作终于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基础上,我国的征信工作能够迅速顺利、健康地向前发展。(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