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的到来,今天是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杭州中小企业担保网

近期热点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近期热点
国有商业银行现实风险点聚焦
发表日期:2009-02-19
  

  按照入世承诺,2006年中国金融业将全面开放,国有商业银行已经到了生死攸关的阶段,外力倒逼银行彻底改革的进程已不断深入。尽管然而近年来,国有银行除却历史包袱和公司治理机构体制性根本缺陷等问题,
目前四大国有银行还共性地存在着一些明显的风险因素,潜在影响不容乐观。

  一、 信息披露不实国有银行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财务会计、统计数据不实,信息透明度不够等现象。截至2003年末,四大行不良贷款余额按"一逾两呆"口径为1.59万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6.86%;按五级分类口径余额为1.92万亿元,比率为20.36%。不良贷款金额大,意味着大量的居民储蓄有帐无实,资本金理论上已经枯竭,部分银行已"技术性破产"。审计发现,目前国有银行为降低账面上的不良比率而进行"数字游戏",即通过加大贷款发放总量,甚至票据贴现空转对倒做大分母等非市场手段达成。A行某省分行2002年末五级分类口径不良贷款余额294.99亿元, 不良贷款率为27.78%,实际应调增10.8亿元不良贷款,实际比率为28.8%。如今国有银行实现"指标式考核",指标任务提前逐级分解下发,基层领导和员工分别向其上级立下"军令状"并上缴"风险抵押金",有的二级分行行长上缴达3万元。上级部门结合收息、资产质量、安全保卫、案件等指标的完成情况,全部完成则双倍返还,否则分文无回。如此机制,必然滋生短期行为,放大长期风险。银行报表数据存在水分,以资产中的风险性非信贷资产为例,实际损失严重,帐面价值却长年以"全好"资产的价值挂帐。到2003年6月末,A行某省3家二级分行的风险性非信贷资产余额合计72997万元,预计损失52598万元,预计损失率72.06%,实际发生损失7440万元,实际损失率10.19%;来自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债券年息2.25%的利息收入更多表现为会计利润的增加,而不是现金流的实际增加。银行为完成收益指标,也常人为调整,如调整收入可通过其它应付款挂帐、系统内资金往来收支不及时入帐、少计各应计收入、固定资产清理收入不正确入帐、投资分红直接存放于被投资单位或直接冲减本金等方式进行。调整成本可通过调整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等摊销期限和方法、工资性支出从非应付工资科目核算、其它应付款挂帐、成本性支出资本化等手段。

  二、新贷款隐忧大撇开老贷款的沉疴,新发放贷款资金畸形集中,风险性放大。具体表现为(1)贷"大",即贷款向大企业、大城市、大项目集中;(2)贷"长",即大量发放长期贷款;(3)贷"上",即贷给(准)上市公司;(4)贷"垄断",指贷给垄断行业,主要是"两路"(公路、铁路)、"两电"(电力、电信)和烟草。银行之间为营销贷款,竞相"垒大户",降低信贷资金配置效率的同时加剧资金风险,甚至引发恶性竞争,逆程序、超审批权限、无视关联企业循环担保、贷后管理松弛、发放"过桥"贷款等。某集团通过20多家关联公司三四年间从C行某省分行贷款本息合计16亿元,大量挪用甚至流入股市,现基本形成不良;一些地方不考虑自身还贷能力,盲目举债,正常付息都无法保证。A行某市分行发放市政贷款7530万元,由市政府开发办、建委等担保,2003年6月末已累计欠息4607万元;企业集团通过关联企业合谋骗贷不胜枚举。抵押担保贷款同样存在风险,多家关联公司相互担保和抵押物被重复抵押或违规转移处置实际悬空了银行债权,而抵押物评估价值还经常存在人为调整。公路收费权质押贷款规模大,B行某两个省分行发放此类贷款共计132.5亿元,但至今未出台收费公路项目贷款管理办法,金融资产安全存在隐患。

  新开发金融产品,如个人住房贷款、汽车消费贷款存在虚假现象,资金被大量挪用于炒股、分红和还债。2000年B行一支行1890万元个人住房贷款中,1379万元流入股市;1999年以来C行某市分行擅自向个人发放不指定用途的住房抵押贷款3400多万元;A行一支行办理汽车消费贷款共7.91亿元,其中经销商骗贷9650万元,占比12%。

  三、票据泡沫大近年来银行承兑汇票结算业务增长迅猛,票据业务竞争日趋激烈,基层银行受利益驱动,开出和贴现大量无真实贸易背景的票据,其中相当一部分资金流入股市、房地产等高风险领域,有的甚至转入"地下钱庄"。A行某省行营业部曾化整为零、一天内连续签发汇票18笔,金额1.7亿元,后造成银行垫款1.1亿元;2002年发现D行几家市级分支机构虚开承兑汇票,涉案金额近30亿元;2002年以来A行某支行为一企业共办理40亿元贴现业务,无贸易背景的达34亿元,其中流入证券市场2.93亿元,用于缴纳滚动签发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或承兑到期汇票19.7亿元,用于归还逾期贷款和办理存单质押9736万元;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本地票据资源有限,银行为了替自身的资金寻找出路,增加经营收入,甚至违规降低贴现利率,在全国范围内"买票"贴现。开具票据除了带来不菲的利息收入外,还能靠票据保证金拉动存款。高峰期时,票据业务收入、票据保证金存款能占六成之多。一旦银行形成对保证金存款的依赖,就会陷入"贷款创造存款,存款支撑贷款,票据承兑贴现泡沫越吹越大,货币信贷也越吹越大"的怪圈,风险最终还是留在了银行。为掩盖汇票到期垫款,银行通过违规发放流动资金贷款或变相重组贷款的方式,置换垫款。B行某省分行发放2.1亿元贷款置换垫款,某行掩盖某企业3700万元垫款,违规发放贷款给其他企业,再转借给债务人归还。

  四、盈利能力差 国有银行盈利能力差,手段单一,收入来源主要是靠存贷款利息差,佣金与服务费收入、交易收入、保险业务收入等其他利润来源占比仍低。有资料显示,四大行人均利润仅1万元,是境内外资银行的1/25。中间业务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开拓过程中却存在突出矛盾,总行层面为提高账面上的"中间业务收入",常不顾基层行实际困难强压指标,如代售各类基金债券,基层行为此怨气不小。国有银行良好的效益是获得可持续发展和解决历史问题的前提,国有银行急需开发新的业务品种、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在增强风险防范意识的同时协调好总分行间的利益。

  五、道德风险后果恶劣 银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经营风险大、道德风险高、外部效应广,一些涉案金额大、作案时间长的恶性案件屡禁不止,损失触目惊心,影响恶劣。如截留转移银行利息收入、虚列利息和费用支出、截留原自办经济实体上缴利润甚至挪用储蓄资金等手段,违规设立"小金库"。有的"小金库"资金以巨额现金方式存放,有的以个人储蓄存折方式存放,引发个人贪污挪用问题。B行某市分行擅自设立"小金库"4411万元,已支出4308万元;2002年某行系统将1.27亿元审价咨询业务收入(属于中间业务收入)未纳入统一核算,用于弥补办公经费和改善职工福利等;A行一支行挪用储蓄资金1510万元和账外吸存资金2738万元,违规从事账外经营,后提现1000余万元,去向不明,另有342万元已无法收回。为掩盖账外经营损失,采取虚列费用和截留贷款利息收入等办法弥补,并销毁部分帐册; 1998年清理"金融三乱"以来,仍有大量银行与自办经济实体保持千丝万缕的经济联系,风险仍在积蓄。另外,关键职务的银行人员一旦发生道德风险,甚至内外勾结,损失不可限量。2000年A行某市分行一家原自办公司负责人在境外私自变卖资产后携巨款出走,造成9亿多元投资款损失;A行一支行行长勾结借款人,违法放贷,形成850万元不良贷款。

  六、制度环境和信用环境有待完善中国经济尚处于转型时期,法制不健全,社会信用体系薄弱,随着国有企业改制进程的深化,企业逃废债现象普遍,受地方保护主义干扰,最终还将大量沉淀在国有银行不良资产上,国有商业银行成为最大的受害者。如A行一支行某贷款企业在地方政府的干涉下,通过改制直接悬空10928万元贷款及2587万元利息;还有不少地方政府从局部利益出发,违反贷款程序,干预银行放贷。为解决地方金融机构支付危机,某县财政局担保,以某公司流动资金贷款名义向B行贷款1000万元,实际用于兑付个人存款,已有900万元成为呆滞贷款;还有地方政府向国有商业银行摊派资金,2001年某市政府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成立了一家中小企业担保投资公司,要求四大行各出资150万元。由于原《商业银行法》明令禁止商业银行向企业投资,银行多采取变通或弄虚作假的手法,大多已形成账外股权。后据调查,资金实际上流入证券市场。

  此外,国有银行还面临着信息系统安全、优秀人才流失等风险,可以说,在国有银行背水一战的关键时期,必须时刻注意防范和化解来自各方的风险隐患,容不得有半点闪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