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的到来,今天是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杭州中小企业担保网

会员风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会员风采
积极稳健发展担保机构 大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发表日期:2009-02-19
  

 这几年,我区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广大中小企业功不可没,但是贷款难一直是困扰他们的"头疼事"。在区委区政府重视和支持下,我区通过组建担保机构,为缓解部分中小企业贷款难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积极作用。
  从1999年7月我区第一家信用担保机构--余杭区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信用促进会成立至今年8月末,全区注册担保机构9家,按服务范围分:工业7家,农业1家,商贸1家,在为工业服务的7家机构中镇乡有4家(塘栖、运河、瓶窑、余杭),区级3家(工业资产公司、工商联、投资控股公司各一家)。7家机构注册资本7380万元,由于投资控股公司新成立的"众信担保",今年8月才开始操作,因此在此之前实际运作的为6家机构。
  6家机构注册资金3780万元。注册资金中区财政出资1085万元(工信担保585万元,贷促会500万元),镇乡集体资产经营公司211万元,企业法人2318万元,个人出资166万元,区财政、镇乡集体经济组织、企业法人和自然人各占注册资本总额的 28.7%,5.6%,61.3%和4.4%。与银行协定按不低于1:5的比例实施贷款信用担保。从第一家担保机构成立至今年8月已累计为218户企业担保贷款961笔,贷款总额73457.9万元,其中今年1--8月为144户企业担保贷款297笔,担保总额28570.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2%,已超过去年全年担保总额4500万元。
  担保机构按照"支持企业、控制风险、培育信用、促进发展"的要求,通过不断努力,为中小企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促进了企业发展。据调查,受保企业在获得担保贷款支持后总体发展势头良好,有的已成为当地高成长性的骨干企业,塘栖担保公司为杭州中强轧辊有限公司担保贷款375万元,使该厂去年新上的一条年产4000吨轧辊生产线满负荷运转,今年1-8月,销售收入达到1.2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倍;杭州宏达铸造有限公司获得300万担保贷款后,今年1-8月实现销售收入5166万元,同比增长1.9倍。几年来受担保企业累计新增销售收入15.76亿元,新增利税2.69亿元。
  二是扩大了就业。通过担保贷款的发放,不仅稳定了受担保企业的职工就业岗位,同时还新增就业2000余人次,余杭工信担保有限公司从03年8月起,还受托开展对城镇失业职工创业小额贷款的担保业务,至今年8月已为95名失业职工实施创业活动,提供担保贷款262万元,他们举办的小商贸、小加工、又吸纳了更多的人就业。
  三是沟通了银企关系。信用担保机构架起了银企沟通桥梁,为银行构筑了防范风险的第一道屏障,增强了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信心,既降低了贷款风险,又为银行开拓业务提供了商机,通过贷款担保活动使银企实现了双赢。
四是提升了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对受保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资产变动情况尤其是财务状况的真实性、经营者的诚信品质都有较深入的考察,并建立"三岗分离"、反担保等相关制度和档案,这对培育企业信用起了直接促进作用。区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信用促进会自99年成立以来,为52户企业作过担保,其中有20家企业已有自主信用,脱离贷促会后,能直接获得银行贷款。由于调查深入细致,反担保措施有力,受保企业信用意识增强,这6家担保机构在961笔业务中除一笔(14万元)因业主病故,目前正在通过司法程序追偿外,其余都能认真履约,总体上做到安全运作。
  我区担保机构发展并能发挥重要作用,首先是得益于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得益于区财政的大力支持,并与银行的积极配合密切相关。区经发局作为职能部门在行业准入、制度建设、信息交流、运行监测、业务培训等方面有许多积极的探索。在实践中已初步形成一些服务与监管相结合的有效办法。他们共同为担保机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从担保机构自身看,做到了三注重:注重制度建设以控制风险,注重改进服务以促进发展,注重学习培训以提升素质。各担保机构参照省内外先进担保机构的管理制度和担保贷款操作程序,结合自身特点制订了管理制度和操作办法。杭州余杭工信担保有限公司建立了以企业财务评价为中心,调查、审查、核准三岗相分离、财产反担保、贷后跟踪检查等风险控制制度。公司比较规范的管理受到省市业务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在业内有"样板"之称。该公司去年与杭州东城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信用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技术实用性强,投入运行后,进一步增强了客户信用管理和风险管理。运河、塘栖等担保机构还对会员企业法人财产、夫妻自然人财产核实登记和评估,按高于贷款50%实行反担保,最大限度控制风险。03年,我区工信、贷促会、运河、塘栖四家担保公司被杭州市担保业协会评为先进和优秀信用单位受到杭州市政府的奖励。
  各担保机构的从业人员面对风险大、责任重的新工作,以服务为宗旨,认真学习新知识,钻研新业务,这几年,担保机构从业人员多次参加国家发改委和省市有关部门组织的担保业务培训,操作渐趋规范,能按规定时间报送报表,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和考核,与银行信用社积极配合,深入企业调查研究,摸清摸准真实情况,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力保贷款安全。
  我区担保机构在为企业解决融资难方面虽然取得不少成绩,但是从缓解广大中小企业如饥似渴的资金需求看,担保机构发展任重道远,目前还存在不少问题。从担保机构自身情况看,一是"先天不足"--自有资金少。担保机构经营的产品是信用,自有资金是担保机构信用的基础和抵御风险的主要支柱。由于注册资金不多(6家机构平均为630万元,比杭州市62家机构平均1441万元少811万元),抗风险能力较弱,如按1:5或更高一些比例担保贷款,金融部门就不太放心。二是风险控制办法和运作机制不够统一和规范,国家至今尚未出台统一的专项管理制度,各机构靠与内外交流边学习边实践,使担保机构有潜在的运作风险。三是高风险、低收益,"造血功能"严重不足。担保机构与银行的风险分担比例为8:2,责任重大,风险度极高,但收入很低,自我积累能力微弱。今年上半年有一半机构亏损。主要原因是我区多数担保机构定位于互助服务型为主,不以赢利为目的,为了不增加企业负担,担保机构的手续费主要靠银行贷款利息的让度,因此利润很少。目前手续费收入大约在贷款额的1.5‰-2‰之间,如余杭镇担保公司注册资金310万元,1:5放大后,可担保贷款1500万元左右,按现在贷期一年计算,年收入仅3万元,连办公经费都不够。四是专业人员缺乏。由于经济效益差,无法吸引专业人才,目前绝大多数为兼职人员,综合素质难与高风险的担保行业相适应。由于缺少专业人才,国家允许的许多关联业务难以开展,既影响担保机构的服务功能,亦影响机构收益,正像有人比喻,担保机构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从外部环境分析,一是担保机构不足,现有担保机构与广大中小企业强烈的融资服务需求相比实在是杯水车薪,服务面远远难以满足发展需要。据运河镇信用社反映,该社3.8亿贷款余额中,资产抵押的只占20%,其余都是企业互保,可见担保机构的作用空间是十分巨大的。上海市提出"按照中小企业总数25%的服务面、每户企业年担保贷款100万元的要求来建设担保体系。"如按此标准,我区近1.3万户中小企业中,服务面要达到3000余家,如每户年担保贷款100万元计,需要担保贷款30亿元,按照担保资金与贷款1:5的比例测算需要担保资金6亿元,如按1:10放大,担保资金也要3亿元。这巨大的市场和巨额资金要政府来做显然不现实,也不符合担保业发展方向,但由于赢利水平低,社会资金对这个行业持观望的多,进入的少,特别是缺少业务多元、实力强大的战略投资者来塑造和分享这块"大蛋糕"。二是规范、支持信用担保业的法律法规滞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的立法背景是为了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对担保人的权益保护不够。前几年出台的几个国家部门规章层次较低,效力有限,因此,法律法规跟不上担保业的发展是目前国内业界的共识。我区担保机构在实践中就碰到不少难题,如反担保抵押物的法律有效性问题。由于受担保的基本上都是弱势企业,主要资产缺乏"两证"(如果有"两证"就可直接到银行借贷,不需要担保了),无法到有关部门办理抵押登记,担保机构虽然从合约上载明以此作为借贷信用反担保物,但一旦出现风险,债权难以得到法律保护,类似情况常使担保公司处于两难境地。三是有的金融部门要求较高,服务中小企业的意识还不够强,担保机构开展业务工作比较困难;今年信用社系统出台对企业授信政策,无意中提高了企业融资门槛,也使担保公司作用受阻。
  根据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是一个长期的艰巨任务,鉴于担保机构在这方面的独特作用,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按照发展与提高同步,商业与互助并举,民资与国资配合,金融与担保互动的思路,积极稳健地建设和提升我区信用担保机构,充分发挥其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上的积极作用,促进经济和社会更好发展。
  为此,下一步工作目标,一是加快担保机构发展,力争在数量和实力上有重大突破。通过政策引导,大力吸引社会资金,建设多层次,多元化,多形式的以民营资金为主、按市场机制运作、互助型和商业性担保机构共同发展的信用担保体系。从2005年起的1-2年内,担保机构注册资金总额要达到2亿元以上,年融资目标要超过15亿元。服务范围要覆盖全区,服务面要达到中小企业1000家以上。各镇乡、街道在2005年底前,原则上都要建立担保机构,积极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服务。二是着力营造担保业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指导、服务和监控,促进担保业健康发展;金融部门要积极与担保公司开展业务合作。三是大力提升担保机构综合素质。各机构要认真学习国家法律法规,积极探索规范运行的制度和办法,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在防范和控制风险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关联业务,增强担保机构抗风险能力、服务能力和盈利能力。四是加快信用环境建设。政府要加大信用体系建设力度,担保机构要成为"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