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的到来,今天是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杭州中小企业担保网

会员风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会员风采
导入信用评价机制促使担保业的健康发展
发表日期:2009-02-19
  

 专业信用担保机构的产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主要是为企业提供信用增级服务。20世纪8 0年代,我国各项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国内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进入90年代,特别是中共十四大明确决定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我国
许多重要经济领域的政策制定和管理方式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如:投、融资体制改革要求国有银行逐步实现商业化;资源配置方式的改变客观上要求企业成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明确。然而,由此产生了一个问题,就是
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信用不足、市场交易不规范、交易成本高、融资难。这一在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也为我国专业信用机构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契机。
  
  担保机构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信用风险
  
  从1 9 9 3年,中投保公司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担保业的起步。经过1 0余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成为一个特定的、初具规模和实力的朝阳产业。资本结构从国有投资发展到民营资本的迅速融入。组织形式从国有独资发展到国有、基金会、商业性公司;机构职能从政府
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性扶持导向发展到政策性扶持、会员制互助和纯商业性盈利,甚至出现了关联企业担保职能;担保品种从单一的短期融资担保发展到以融资担保为主的包括工程项目、贸易合同、住房置业等多个担保品种;反担保形式也呈多样化发展态势。据不完全统计,到2005年初,我国已有各种类型的担保机构4000多家,募集各类担保资金200多亿元,按照保守计算,预计可为各类企业提供1000亿~1500亿元担保支持。就杭州市的情况来讲,截止2 004年底,统计口径的机构家数有79家。担保资本金达到15亿元。担保机构的迅速发展和壮大,为解决企业的融资需求提供了一种新的融资工具,对于扩大社会信用规模、改善信用环境及培育信用主体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根据安博尔信用评级机构对杭州市行政区域内68家担保机构2004年度的信用等级评级结果资料显示:全市68家担保机构注册资本达到11亿元,担保机构家数和担保资金分别占全省担保机构225家、担保资本金36.83亿元的近1/3,累计担保企业户数7000余家,累计担保总额近100亿元,受保企业实现新增销售收入和利税195亿元和21亿元,就业岗位7万余人。
  担保机构在其不长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法律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实践等原因,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结构、经营和功能上的三重缺陷。
  结构性缺陷是指政府的财政性担保处于绝对主导地位,民间资本型的商业担保和互助担保所占份额很低。结构性缺陷导致了在社会的总体环境中,银行和社会其它经济主体更倾向于比较关注政策性担保机构而忽视商业性和互助性的担保机构,在这种潜意识的支配下,对担保机构信用状况的也随之忽视。
  经营性缺陷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的缺乏,即资金补偿机制、风险分散机制、担保空间和担保人才。经营性缺陷导致了机构在经营过程中市场开拓积极性的束缚和担保品种以及反担保手段的缺乏,使机构无法起到信用增级的作用。
  功能性缺陷与结构性和经营性缺陷有着密切关系,结构性缺陷形成了宏观意义上的功能性缺陷,经营性缺陷则构成了微观意义上的功能性缺陷。
  担保机构三重缺陷,从体制、制度安排、行业监管、机构内部风险管理等方面反映了担保机构的信用风险所在,概括了担保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是担保机构和整个行业发展受到了极大制约的根本原因。这种缺陷使机构自身的信用受到极大的挑战,而机构的
信用状况正是机构生存和发展的核心所在。
  
  导入信用评价机制是担保业健康发展的保障

  信用评价的理论基础之一是信息不对称论,它是对自由经济市场传统理论的一大突破。信用信息不对称,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导入担保机构的信用评价机制,解决政府和社会各经济主体与担保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政府依法监管、行业规
范、担保机构与金融机构和企业进行有效合作、机构内部加大信用风险管理力度的基础。
  一、信用评价是政府依法对担保机构实行监管的基础
  特别是在担保业目前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依据的现实情况下,信用评价由于其独特的作用,用公开、客观、科学、全面的披露方式反映和揭示了担保机构的经营环境、管理水平、担保风险、防范机制、担保资产质量、未来持续经营能力、资(本)金来源与资金运作风险
清偿能力与资本充足性等信用状况,并进行全面考核与综合分析,使政府监管部门具有了监管的基础。
  二、信用评价是担保行业自律、同业合作的前提
  首先,行业组织在开展行业自律管理,需要通过信用评价公开和专业的平台,切实了解和考察机构的信用信息,实行行业自律。其次.担保机构是国际公认的高风险行业,信用担保的有效运作亟需形成同行业之间信用信息的识别、预防、控制、分散、化解的长效机制。再次,随着担保业的发展,会形成同业合作的平台,开展共保、分保、再担保等业务,也需要信用评价这种专业的、能全面揭示合作对方业务运营和风险代偿信息的手段。
  三、信用评价是银保之间合作与否以及确定合作程度的重要参考
  随着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信用信息独立揭示的原则确立,金融机构对借款企业信用评级和信用信息发布的"自贷自评自发布"也越来越多地受到政策限制。担保机构的信用中介服务性质,决定了自身与金融机构合作的广泛性,以及与某一金融机构合作信息的有限性,金融机构仅凭自己所掌握的信息资料难以全面了解合作对方的经营状况,如合作银行个数、担保放大倍数、担保或有负债、风险代偿能力等情况。因此,建立金融机构对担保机构外部信用评级报告的使用机制,是银保合作开展业务、共同防范和控制风险的当务之急,信用评价不仅可以引导金融机构认识担保机构,把握担保风险,而且可以依据评级报告,决定是否与担保机构合作以及合作的广度与深度。
  四、信用评价是对担保机构内部管理水平的全面检测
  担保机构的服务定位、人力资源水平、法人治理结构、业务运营体制、工作质量与效率、机构发展前景等内部管理情况,通过专业信用评价的业内比较与分析,可以帮助受评机构既看到自身的长处,也找到自己的不足,并明确发展方向。与其说信用评价是对担保机构资信状况的揭示,不如说是对其内部管理的诊断与信用辅导和提升。
  五、信用评价是社会各经济主体认识和了解担保机构的"窗口"
  信用评价结果的发布,对于包括企业在内的社会其他有关方面了解担保机构的基本情况、掌握其信用实力、选择合作对象,以及对社会宣传信用文化、引导树立信用意识、增强信用治理观念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在目前,全国范围已经有多个省、市启动了对担保机构的第三方信用评价,担保机构的信用评价已经成为进一步发展健康担保行业的有效途径和有力保障。
  杭州市自2002年开始率先对在其行政区域内的担保机构进行了信用评价。从第一年的专家委员会评价逐步过渡到后二年的社会专业机构评价,并采用国际通用的公示、公告制度。信用评价实践表明:采用国际惯例的担保机构信用评价,对于扩大担保机构的社会影响力、对于引起社会各界对担保机构的重视、对于切实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对于担保机构的拓展业务、对于加强机构的内部风险管理和规避、化解、分散担保风险都起到了不可或却的作用。
  杭州市担保机构信用评价的主要依据是:《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杭政[2002]6号)和市经委、市财政局《杭州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信用评价和奖励暂行办法》(杭财企(2003)753号)。
  评价模式采用要素分析法。从影响担保机构信用状况的五大要素入手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1、环境要素:这是影响机构信用状况的外部条件,包括:法律环境、市场环境、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监管环境等内容;2、基础要素:这是影响机构信用状况的内部要素,包括机构素质、规模实力、风险控制机制、规避和分散风险机制等内容;3、动力要素:体现为机构的经营能力、成长能力、发展前景等内容,这是机构加强风险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原动力,这些要素是推动机构不断前进,改善其信用状况的作用力;4、表现要素:履约情况是机构信用状况的根本表现,也是信用评价的主要内容。对于担保机构信用评价这样的专项评价,最后要从机构的履约情况表现出来。这种履约情况不但是一般意义上的机构偿债情况,更主要的是机构在对政府和银行作出承诺的兑现。五、保证要素:企业信用状况的保证是企业的经济效益或盈利能力,这是企业信用状况的根本。
  主要评价内容:l、实力及组织结构:包括注册资本、现代企业制度和专业人才等;2、风险控制能力:包括风险控制制度、风险准备基金、代偿损失等;3、社会贡献:包括为信用企业提供担保比例、年平均担保费率、放大倍数等;4、创新发展:包括担保产品和风险
控制技术的创新、净资产增长率等;5、义务责任:包括报表上报情况以及完成有关部门工作任务情况等。
  三年来,信用评价中介机构在评价实践中,也在不断完善和提高评价体系和评价质量。政府部门在考虑和制定有关政策的过程中,比较关注和重视担保机构信用评价报告的使用,担保机构本身的内部风险管理水平和外部的社会影响力也通过信用评价等级的公开披露机
制而得到不断的提高和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