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的到来,今天是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杭州中小企业担保网

会员风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会员风采
从信用担保机构来看中小企业融资的余杭经验
发表日期:2009-02-19
  

 从1999年7月成立第一家信用担保机构至今,余杭区现有16家担保机构,实现了互助型与商业型担保机构共同发展的模式创新。
  目前,这种商业与互助优势互补、分阶段发展、分层次运作、分类型指导,具有余杭特色的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经验,尤其是余杭区成立全国首家区(县)级担保业协会,为该区担保业发展矗立新的里程碑,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全国首家区(县)级担保业协会的诞生

  6年来,在余杭区委、区政府领导的关心和在银行、企业等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全区旨在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专业担保机构逐步发展壮大。
  至今年9月,全区注册担保机构16家,注册资金达15026万元。按服务领域分,农业1家,商贸1家,工业14家。其中今年新成立7家,新增注册资本4991万元,增资扩股2家,新增注册资本735万元。到今年10月,已累计为企业担保贷款1515笔,担保总额19.95亿元。其中今年1月~10月,累计担保贷款9.97亿元,10月末在保责任余额4.82亿元,解了许多中小企业的燃眉之急。据统计,已累计新增销售收入31亿元,增加利税3.79亿元,增加就业5451人。
  目前,余杭区担保业初现两大特点:一是以民营资本为主。在全部注册资本中,民资11225万元,占74.8%;财政资金3295万元,占21.9%;集体资金506万元,占3.3%。政府财政资金发挥政策性工具功能,各担保机构均独立自主进行市场化运作。二是互助型与商业型担保机构共同发展。在镇乡层面的担保机构,注册资金一般不大,基本以互助型形式为会员(股东)企业开展不以赢利为目的的担保服务;区级层面的担保机构,注册资金相对较多,以商业赢利型的形式为全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通过几年的实践,这两类担保机构已初步形成各自的运作方式。由于风险控制较好,几年来,担保贷款代偿率为0.1%,大大低于行业内的控制标准,较好地提升了余杭金融生态环境。
  由于担保业是高风险的新行业,这两类担保机构都存在专业素质需要提高等迫切要解决的问题。为了使余杭担保业更加诚信规范经营,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成立一个开展学习、自律、沟通、服务型的组织--行业协会,便成为全区各担保机构的共识。9月29日,杭州工信担保有限公司、杭州余杭塘栖担保有限公司等7位发起人会商后,经过2个多月的筹备,12月下旬,全国首家区(县)级担保业协会--杭州市余杭区担保业协会诞生。

  政府的特殊制度设计推动融资模式创新

  目前,余杭区19个镇乡、街道中已有10个镇(乡)成立互助型担保机构,另有2家正在筹建。担保公司为什么能在余杭区这么普遍地发展起来?这主要缘于余杭区委、区政府的推动。
  据杭州市余杭区担保业协会秘书长、余杭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主任龚惠中介绍,在全区近1.3万家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和微小企业占90%。政府深感这类企业普遍"信誉比较低,创业冲动大,资金很短缺",从长计议,必须培养余杭的发展后续优势,而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是关键之一。为此,鼓励组建民间资本为主的"社区会员制、服务非盈利"的信用担保公司,而政府则站在背后为这支已点燃的蜡烛"加油"、"撑腰",这样成功地将政府信誉和银行的市场行为链接在一起。同时社区化封闭式运作,又较好地化解中小企业融资中信息不对称的难题。实践中还根据《担保法》的规定,加入了反担保环节,使整个风险控制制度渐趋完善。
  余杭区委、区政府见事早,行动快,早在2002年就出台了《余杭区镇乡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操作规范和扶持发展若干政策》,并于2003年、2005年两次对扶持政策作进一步修改。区财政不但对担保机构进行创立资助,而且实行风险补偿和考核奖励,去年划拨专款461万元,今年预计将达800万元。今年初,又把加快发展担保机构作为区政府年度工作目标之一,政策扶持力度之大,令省内同行瞩目。
  两类担保机构急企业所急,想企业所想,积极为企业融资服务。如在全区开展担保服务的协会会长单位杭州工信担保有限公司,其重点支持的运动场塑胶跑道专业制造商杭州顺帆化学有限公司,产品已获准2008年北京奥运会使用,今年有望成为亿元企业。
  而在镇乡层面,如余杭区运河镇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难而设立的会员制、互助型担保机构--杭州运河担保有限公司,据统计,今年1月~11月,受保企业分别新增销售收入9888万元、利税890万元、就业351人。
  余杭区委、区政府对担保融资模式创新的胜人之处就在于看到这两类担保机构不是谁优谁劣问题,而是充分发挥这两类担保机构的各自优势,形成互动和互补局面,尽可能扩大服务面。而互助型担保机构的会员企业退出机制设计的最大优点便是确保其始终把服务方向瞄准小企业。

  准入机制、贴近乡土和反担保措施

  引人注目的是,全区10家镇乡互助型担保机构至10月底累计办理担保贷款1086笔共9.24亿元,没有发生一笔坏账。龚惠中主任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严格的会员准入机制,封闭又贴近乡土的会员制降低了信息不透明,以及独特的反担保措施。
  除了对股东即担保对象的遴选外,它们还积极探索多种风险控制办法。
  其一是实施严格的反担保制度。担保贷款的反担保比例为1∶1.5,反担保资产每年评估一次,由担保公司、股东本人及股东之间签字认可,一次性由经营者夫妇承诺,而且要求这些抵押资产都要投保,防意外损失。其二,担保贷款时间一般不超过6个月,以增强企业发展情况的可预见性。其三,有专人与银行一起实行保后跟踪检查担保贷款的使用情况。其四,有的公司为强化股东间的互相监督,在年度股东会上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互评信用,如有不过关者及时清资退股,以利担保公司低风险运营,增加抗风险能力。
  由于贴近社区,会员企业相互了解很深。乡里乡亲加政府支持,还有银行的监督,都使企业主特别注意维护自己的信誉。从几年来实现担保零风险看,互助型担保机构的资本运作安全性不比商业型担保公司差。
  值得一提的还有余杭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受余杭区政府委托,余杭区经济发展局在跟踪监管服务14家主要为工业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担保机构过程中,积极抓好服务协调等工作,区财政部门设专人抓好扶持和服务,区人行、银监办经常关注担保机构发展动态,区内商业、浦发、合作银行、中信等金融机构既简化手续、又利息让度,加上各镇乡重视支持,余杭的担保机构发展可谓遇到了天时、地利、人和的良机。
  据了解,今后几年内,余杭区将争取形成担保资金2亿元,年融资担保贷款15亿元以上的担保能力,更好地为全区成长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来源:浙江日报                            编辑:小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