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的到来,今天是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杭州中小企业担保网

担保创新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担保创新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与财政资金的运用
发表日期:2009-02-19
  


  首先我谈一下中小企业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和它的资金困难问题。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中小企业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从各个国家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看,中小企业总是不断出现又不断被淘汰。20年前我们开始推进中国的改革开放的时候,有许多研究者就注意到,在我们观察的许多市场经济的国度,比如美国、日本,他们国内每年有几十万家中小企业新生,同时又有几十万家中小企业倒闭。置身于这样一个不断优胜劣汰的过程,中小企业在整个产业中为大企业配套,它们中间的少数也会成长为大企业。同时,中小企业对整个经济的运转还有一个突出的意义:这些企业对提供就业所做出的贡献明显地高于大企业。因为有一些基本的数据可以说明这个问题。按照中央党校周天勇教授的研究,大概的情况是:在美国占总劳动力78%部分的就业机会由中小企业提供,虽然在总的GNP中,中小企业所占的份额处于比较低的一个水平,但在总的就业人口中,依靠它提供机会的比例非常之高。在日本,按照今天上午牧野洋一先生提供的数据,在整个销售额中,中小企业所占的份额为43%,而它提供的就业机会达到了73%。按照周天勇教授拿到的数据,可能是前些年更高的数据,达到了81%。在英国,这样一个数据也在65%以上;在德国是71%。根据这样一些分析,周教授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论点,我顺便向大家介绍一下。他所研究的问题是一个很具根本性的问题,即为什么资本主义没有像原来我们所了解的马克思经典作家所预言的那样走向灭亡,周教授认为原因可能很多,但最主要的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因为一个社会能否稳定,最重要的是看广大的劳动力能不能够相对理想地就业。只要居民能够"安居乐业",能够有收入,不为吃穿住发愁,生活水平能够得到一定的提高,那么社会就有了稳定的基础。从这样的角度来看,资本主义之所以能够稳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按照周教授的说法,可以说主要地不在于科技进步,不在于企业实行了股份制,不在于政府实行了一定的宏观经济管理政策,也不在于有了社会保障体系,而是因为有了中小企业的大量发展,于是缩小了整个收入差距,使生产过剩趋于缓解,非常严重的经济危机也就难以形成了。这样一个判断在形式上未必能得到大家的共识,但我想提到的是,这个研究角度确实别开生面,使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小企业的重要意义。 

  中小企业的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还有另外一个非常突出的意义,即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是高科技发展和促使高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非常重要的途径。美国的硅谷在这方面提供了启示,有很好的案例。按照美国商务部长介绍的一个基本数据是:美国55%以上的创新成果是由小企业完成的。而现在的知识经济时代里,高科技发展、企业科技创新对于整个经济的意义是非常重大和明显的。  

  既然中小企业有这样非常明显、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当然要特别关注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而且对中国来说,这个问题还有一层更重要的意义:在我们要完成中国经济管理体制模式和经济增长模式双重转轨这样一个历史阶段上,中小企业的发展,不仅有经济增长方面的贡献,更有机制创新、体制演变方面的贡献。很多制度创新的东西,实际上是由中小企业首先做起来的。传统体制变革的过程中,他们撕开了一些突破口,提供了试验田,从事了一系列初始阶段的探索工作。通过中小企业的一系列探索,带动了全面的改革,在探索中实现了总体的两个转变的稳步推进。这也形成了中国渐进式改革的非常重要的构成要素。  

  如果把上面这些重要意义放在一起之后,我们又必须承认,在现实生活中,大量的中小企业的实力是相当弱的,它们的信誉度在一般的观察来看也比较低,融资的风险比较大,普遍存在资金困难。对这些可能在座的各位比我有更深切的感受。我们作为研究者来说,也看了大量的资料,就是实际工作部门、实业界的人士,普遍反映在我们现在面临的中国经济要走向现代化的起飞、要完成体制转轨的过程中,中小企业资金困难的问题尤其严重。我前几年在做一个课题的时候,听到过当时担任中国建设银行行长的周小川同志的一个说法,认为在中国经济发展的目前阶段,如果指望大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方面的充分支持,看来是不现实的,因为从建行这样的大银行来看,它发放的贷款首先要考虑风险系数高低的问题,按照他们大量的测算调研,风险系数在大企业那里明显地低于中小企业。如果说,大企业风险系数假定是10%,那么小企业很可能是18%、20%,这是一个基本的理由,说明为什么大银行的贷款很少流向中小企业。在走向市场经济的约束条件下,我们也没有理由要求这些企业化、商业化的大银行必须对中小企业提供充分的融资支持。而且从所有商业化的金融机构和商业化的融资体系来看,我们同样没有理由要求他们抛开所追求的商业利益而向中小企业提供充分的融资支持。所以我把这些情况摆出来之后,就有必要谈到第二个题目:我们要明确认识对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的重要性。  

  关于这样一个重要性,我想有必要简单地勾画一下国际经验方面的基本情况。  

  因为在中国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阶段,大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所组成的商业性金融体系初具规模的情况下,他们不可能为中小企业提供比较充分的、在很多情况下甚至是最起码的融资支持。那么没有别的选择,我们必须考虑加入信用担保体系的作用和其他一系列的相关配套条件。所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重要性,简单地说就是基于在中国整个现代化进程中,对中国信用担保业定位的基本认识。记得2000年也是在担保论坛上,我曾经试图对这样一个基本定位做出一套论证,主要的想法就是,信用担保业在我们国家应该首先看成是政策性金融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明显有别于商业性金融体系的,同时它又必须和商业性金融因素积极地结合在一起,要比较有效地运用商业性金融体系中各种各样的实际操作工具。我注意到今天上午吴敬琏老师的演讲里面也相当明晰地勾画了这样一个基本的思路。在我看到的这次会议上中投保公司刘新来总裁提交的讲稿里面,有一个我认为相当精辟的表述,即这样一个担保机构,它的基本定位应该是"政策性的资金、法人化的管理、市场化的运作"。既然是这样一种把政策性的因素与商业性操作工具、手段积极融合在一起的体系,既然是在政策性金融基本定位的基础上融入市场化的操作,我们就有必要看一看市场经济国际经验方面可以给我们提供的借鉴和启示。  

  这方面已经有不少介绍材料和研究成果,去年和今年的会议上,不少国外来的嘉宾结合它们国家的实际情况作了介绍。即使是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也需要政策性金融和信用担保这样一种积极的要素。财政部在研究这一问题的时候,曾经了解过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到现在最有代表性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这样一些国家的情况,有一个基本的总结。英国是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信贷担保计划,目的就是支持银行向中小企业提供中长期的贷款。这一贷款当时最高限额是10万英镑,偿还期可以长达2年到7年。英国的贸工部为借款人向银行担保。如果企业作为借款人不能偿还债务的话,贸工部将以2.5%年息的条件偿还债务总额的70%。美国在50年代成立了中小企业管理局(也可译成中小企业管理署),它也要从事对中小企业银行贷款的担保。按照前几年拿到的材料,贷款额在15.5万美元以下的,提供90%的担保,贷款额在15.5万到25万美元之间的,可以提供85%的担保。1993年美国国会又通过了一项法案,规定银行向风险企业贷款可以占到项目总投资的90%,如果风险企业破产了,那么政府必须负责偿还债务的90%,同时拍卖风险企业的资产。日本的情况上午已经有牧野洋一先生的介绍。另外,去年我曾特别提到了我认为对我们很有借鉴意义的芬兰的经验。在这里我还想简单勾画一下前段时间我有机会访问波兰所了解的情况。  

  波兰是前苏东国家中间一个典型的转轨经济案例。关于整个苏东国家的经济转轨,有这样一个基本判断:所谓"休克疗法"是不成功的。前苏东国家转轨与中国的重大不同是:我们坚持的是渐进式改革,而他们实行的是主要由萨克斯等人设计的或依其思路实行的"大爆炸"式的休克疗法,以比较极端的激进措施迅速地改变整个再生产方式,取消指令性计划等等。按照休克疗法的思路,一般来说,前苏东各国都迅速地出现了社会秩序的紊乱和经济的下滑。但在这一过程里面,波兰却是一个带有独特性的例子,似乎有点像是前苏东国家休克疗法中一支独秀的一个典型。波兰比较快地在实行休克疗法之后,控制了很高的通货膨胀,然后转入了相对让人满意的经济增长。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的后半期,波兰的经济增长率已经达到了年均6.7%的水平。在这个过程中,开始时人们的注意力在于一般的市场机制的形成和其作用的发挥;而到1998年以后,世界经济中一些新的因素逐渐地显露端倪,特别是最近一两年明显地出现了世界经济下滑后,波兰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因为它已经在极大程度上融入了所谓市场化、全球化的过程,它跟着外部经济变化也在下滑,经济增长率又滑到了百分之二点几的水平。在这个时候,波兰的政府和研究者就不得不注意到,是不是需要更多地运用一些政策性的手段来支持自己国内企业增加竞争力,去国际市场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这个时候他们正有迫切的要求--希望加入欧盟,而同时他们却发现,OECD国家和欧盟在政府以财政支持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和中小企业的出口等等一些方面,有比他们过去所认为的大得多的力度和更加有效的手段。波兰的专家发现,他们所要积极参加的欧盟,为鼓励出口所采用的关键性的措施之一就是保险和担保,这是由政府提供的,这项工具对整个欧盟国家出口总额的覆盖面,达到了53%。换句话说,欧盟国家一半以上的出口总额后面,有政府保险和担保支持,而这样一个比例在OECD国家(即经济合作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