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的到来,今天是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杭州中小企业担保网

担保创新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担保创新
扩大对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渠道
发表日期:2009-02-19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由来已久,日前的一项调查表明,我国36.01%的中小企业认为自己没有稳定的融资渠道,只有6.19%的企业认为自己现行的融资方式非常好,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再次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在日前召开的《长安论坛·中国经济50人》上,亚洲开发银行驻华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汤敏博士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着重指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大力发展并完善我国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出路在于开拓直接融资的渠道
  
  汤敏首先指出,现在在认识层面上对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存在几个误区:第一个误区是认为资金不足。我们可以做一个横向比较,中国40%的储蓄率是全世界最高的,我们不但有国民的储蓄,还有外国的直接投资,大概占GDP的4%~5%,因此我们并不存在资金量不足的问题。第二个误区是一谈到中小企业融资难,大家都会抱怨银行。然而,美国作为一个发达国家,其中小企业的"寿命"达到5岁的为68%,达到8岁的占19%,达到10岁以上的只有13%。由此可见,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风险非常大,仅仅依靠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符合经济规律的。中小企业融资难或者说中小企业从银行融资难,不仅是中国在改革中遇到的问题,也是全世界所有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
  但是在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几乎仅限于银行。今年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我国非金融企业融资结构的情况:企业融资94%来自银行。在美国,企业主自己融资的比例很大,占30%左右,通过股权投资方式,还可以拿到20%左右的融资,剩余的部分向银行贷款。而我国的民营企业外部股权投资仅占1.3%,因此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最根本的解决办法是要扩大对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领域。
  
  大规模建立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渠道
  
  所谓直接融资,笼统地说就是股权融资,也就是说,出资方并非借钱给中小企业,而是要占其股份。这种方式和间接融资相比有什么优点呢?首先,风险共担、收益共享。出资方如果借钱给企业,只能收取利息;一旦企业"死掉",出资方会血本无归。如果出资方占股份,情况就不同了。企业垮台出资方还是一分钱也拿不回来,但如果企业的收益翻了5倍,出资方的投资收益也会翻5倍,所以是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第二,中小企业的发展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银行投资一般时间比较短,而股权直接融资是一种长期投资,这一点对中小企业很重要。且出资方作为公司的股东,有权利参与公司的管理,这对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革是很有益的。
  既然直接融资有很多优点,为什么在国内一直开展不起来?汤敏指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主要通过银行进行融资,老百姓习惯于把自己的钱存进银行,而不是拿来投资。为了证明直接融资在中国是可行的,汤敏以"中国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为例--亚洲开发银行与香港新世界、美国利宝集团在3年前做了一个直接融资的实验,三方共同筹集1.5亿美元成立了"中国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专门以股权融资的方式向中国的民营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投资项目一般是100万美元以下,最大的一个项目也不超过500万美元。这个基金和风险投资很类似,但也有一些不同点:第一,基金规定不允许投资高科技企业,主要投资传统企业;第二,侧重向有一定的社会意义的中小企业投资,特别是环保、就业等项目。
   这种由政府支持、民营企业操作的投资资金是一种政府和民间合作的方式,政府投资的目的是鼓励民营企业进入这个领域,投资成功了以后,政府逐步撤出资金,所以这种模式是通过政府的示范效应来吸引民营企业的加盟,这在国际上也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模式。1959年,美国中小企业局就开始采用这种投资模式,到目前投资总额已经超过50亿美元,美国政府提供2/3的股本,民间提供1/3,如果赔钱,政府和民营企业都赔了;如果赚钱,政府就逐步抽出资金,按照国债的利率把资金撤出,剩下的钱由民间投资者分配,这样就减少了民间投资者的风险。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对中小企业直接投资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之后,以色列也开始采用这种模式,其他国家也都有类似的、由政府出面在前期对投资基金进行扶持的模式。
   按照这种模式,汤敏提出如下建议和看法:第一,可以考虑在国内推动中国中小企业投资公司的模式,因为我们的市场条件非常好,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第二,民营企业的投资已经开始启动,机会很多;第三,金融改革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还是很突出,没有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不妨尝试通过直接投资来解决。
   汤敏指出,如果直接投资方式能够很快开始试点,示范效应应该是很明显的。所以,他建议尽快开始试点,当然在试点中还要不断摸索,使它趋于完善。对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来说,除了投资公司这种形式之外,还需要很多辅助的中介机构,目前这类中介机构在国内也是不足的,比如咨询公司、会计公司、审计公司这些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公司,这些辅助中介机构可以使直接投资发展得更快一些。除此之外,一旦有了更多的直接融资以后,间接融资的风险也会降低,担保公司可以在间接融资领域有所作为,使其不断发展起来。
  
  发挥证券市场的作用
  
  大规模发展投资公司,还有一个重要的领域不能忽视,就是这些公司的最终退出机制。从原则上来说,投资公司投资中小企业后不可能永远不撤资,到一定程度就要退出,退出的方式很多,比如合并、重组等。但是从国际经验看来,如果缺了上市这个渠道,股本投资或者直接投资的激励机制就差一些。因此,我们也可以考虑在资本市场,也就是股市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服务。
  汤敏表示,我们的股市从设计开始就是为大企业服务的,到目前为止仍旧如此。既然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就股票市场而言,可以考虑根据国家的需要设计一些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功能。目前很多学者以及政府有关部门也在探讨这方面的问题,其中谈得比较多的是中小企业板,现在有一种说法认为,把我们目前的股市改造一下,就可以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比如深圳市场加快了对5000万股以下小企业的上市速度。从中长期来说,我们还是应该有一个中小企业板,专门为中小企业上市提供资金,这样可以降低银行风险,改变融资结构,更重要的是可以使风险投资、创业投资有一个出口,一旦有了中小企业板以后,直接融资这种股本投资会发展得更快一些。
  各国对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做法有各自的特点:美国是把它分成不同的市场,而日本、英国是在同一个市场里分成不同的板块。但是由于纳斯达克和其他一些国家的中小企业板在过去几年运行得不是很好,中国也迟迟没有推出中小企业板。实际上如果严格监管、严防操纵,特别是严格市场的退出机制,中小企业板应该还是利大于弊的。
  汤敏最后强调,总的来说,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当务之急是推动对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机制,要建立这套直接融资机制,需要较快地推出一些试点,在试点过程中国家可以采取国际上的一些成功经验,通过扶持民营企业进入这个新领域,达到一些示范效应。当然,要扩大直接融资的市场规模,除了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这个市场之外,还要对中介、资本市场进行改造,为中小企业服务。


  ( 摘自 1022中国经济导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