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的到来,今天是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杭州中小企业担保网

会员风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会员风采
杭州以政府资金撬动民间资本进入科技创投领域
发表日期:2010-12-31
  

  杭州市创新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科技经费使用方式,聚合科技部门、银行、担保公司、企业、公共科技服务平台等各方力量,共同创造一个有利于科技企业成长发展的融资环境。
以政府资金撬动民间资本,让“轻资产”科技型中小企业享受“特殊政策”。为促进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杭州市通过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组建创业投资服务中心、成立科技银行等,为中小企业破解融资难题,鼓励扶持企业自主创新。这种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杭州模式”,能否真正四两拨千斤?本报记者进行了调查。

  转变管理思路,主动“放权”、“放钱”——

  放钱,是把钱放进来,不仅仅局限于科技经费;

  放权,是把权力交出去,让市场遴选资助项目

  “杭州市本级今年的科技经费有6亿元,明年预算超过7亿元,数字不算小,但是如果仅仅靠这些财政资金来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只是‘杯水车薪’,还远远不够。”杭州市科技局局长楼健人介绍说。

  过去,财政科技经费主要以“项目资助经费”形式直接资助企业,但科技计划往往立项分散、项目平均资助强度偏低。实践中,杭州市科技部门越来越感觉到,如果还是像以前那样,靠财政资金拨款来扶持科技企业,一个企业最多给个四五百万元,效果相当有限。解决之道,唯有把思路转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以政府资金撬动民间资本进入科技创投领域,充分调动各类社会资源。

  杭州市科技部门内部出现了这样的共识:“只要企业能获得更多的研发资金,能促进科研产业化,科技部门就要‘放钱’,调动和放大社会资本;只要好的项目能获得更大的支持,能实现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互动,科技部门就要‘放权’,让市场遴选资助项目。”

  一是“放钱”。财政科技经费从直接资助企业变为撬动金融资本。杭州市利用财政科技资金,通过设立创业引导基金,建立政策性担保和科技银行风险补偿等机制,政府引导金融服务创新、鼓励社会资金进入科研领域,增加了中小企业获得投融资的机会,体现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放大作用。

  二是“放权”。科技部门从评价单个项目的创新水平转为评价企业的综合创新能力,除了组织技术专家评审企业申报的科研项目,更依靠创业投资公司、担保公司、银行等社会力量,对企业的项目技术含量、经营团队、管理能力和财务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综合评价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商业模式可行性。这样的评价被认为“更科学,更客观,更有利于科技成果的转化”。

  为资本找项目,为项目找资本——

  运用有限的财政资金,充分发挥引导、放大作用

  杭州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设立于2008年4月,市本级财政5年内每年从科技经费中安排2亿元,前3年已经到位6亿元;所辖区县市政府5年内也配套安排5亿元。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采取阶段参股、跟进投资两种方式运作,由杭州市属的3家国有全资投资公司受托管理。

  2008年7月组建的杭州市创业投资服务中心,采取“政府采购服务”的模式,在创投机构找项目难与科技企业融资难并存的状况下,通过收集发布融资项目信息,搭建沟通桥梁。前者是政府出资设立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后者属非盈利性的创业投资服务中心,两者目的都是“为资本找项目,为项目找资本”,运用有限的财政资金,充分发挥引导、放大的作用。

  除此以外,杭州市还成立国有政策性担保公司——高科技担保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来自每年财政科技经费,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担保等融资服务,推出“知识产权质押担保”、“期权担保”、“订单或应收账款质押担保”等新的融资模式。仅2009年一年,就为10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2.7亿贷款担保,帮助渡过难关。

  于是,杭州市逐步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链,分别针对种子阶段、起步阶段、成长阶段、扩张阶段的科技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杭州市创业投资服务中心负责人孙铸环认为,政府资金的示范、引导效果到底如何,要看它撬动民间资本的杠杆作用有多大。据测算,杭州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目前的拉动比例是相当可观的1∶9.4。也就是说,政府每投1元钱,带动了社会资金9.4元的投入。截至目前,创投服务中心也已累计为129家(次)创业企业吸引了4.9亿多元的投融资金额,促成资本与项目对接。

  不光看“眼前”,更要看“未来”——

  “度身定制”独特风险管理模式,享受不同于一般银行的“特殊政策”

  去年7月,杭州银行科技支行成立,也被称作杭州科技银行,意图通过政府资源、银行资本和担保公司的联合运作,帮助更多中小科技企业获得贷款,并降低财务成本。

  传统的银行风险管理模式、信用评级体系下,“轻资产、高发展”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拿不出有效的实物资产抵押,拿不出漂亮的资产报表、财务数据,往往被挡在门外。杭州科技银行针对科技型企业的特点,“度身定制”了一套独特的风险管理模式,可以享受不同于一般银行的“特殊政策”。

  英飞特电子(杭州)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不过3年研发生产大功率LED驱动电源的科技企业。起步之初,手中虽有大量订单,却难解资金缺口之急,租来的厂房无法抵押。以往,像这样“轻资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很难从一般银行获得贷款。

  杭州科技银行在分析企业的核心技术、市场前景、利润率等因素后,果断地给这家当时销售额仅300多万元的公司流动资金授信1000万元。今年,英飞特的销售额突破1亿元。

  杭州银行科技支行行长陈岚说,他们在对客户评估和准入审核时,不光看“眼前”,更看重企业的发展“未来”。科技企业的技术、产品、营销模式、竞争对手等非财务因素,都是调查评估的重点,以符合科技企业发展规律的标准,来正确评判企业内在价值和潜在风险。在信贷评审中,充分考虑联合信贷评审委员会中科技领域专业人士的意见,将科技企业是否具备“先进技术、先进模式、先进人才、前瞻性市场”作为评判标准。

  考虑到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风险超过传统行业,杭州银行对科技支行实行了特殊的风险容忍政策。一般银行不良资产比例控制在0.8%以内,而科技银行则放宽到3%以内。截至今年10月底,科技银行累计发放贷款17亿元,信贷客户208家,绝大多数是处于创业或成长初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