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的到来,今天是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杭州中小企业担保网

行业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汽车信贷遭遇生死劫 银行抬高借贷门槛只求自保
发表日期:2009-02-17
  

  汽车信贷遭遇"生死劫"(一)

  自从车贷险1998年诞生以来,消费者、银行、保险公司、汽车经销商之间就形成了一条分工明晰的生物链。保险公司的退出,令其他三方骤感为难。

  保险公司中途退场图谋重写游戏规则,银行抬高借贷门槛只求自保,

  汽车信贷遭遇"生死劫"。

  进入火辣辣的夏天,广东省内的汽车经销商和盼望圆车梦一族们却分明感到了丝丝寒意。而这源自于入夏以来,各大保险公司纷纷叫停机动车辆消费车贷险(车贷险),由此引发汽车信贷危机的黑云,开始笼罩在火爆的汽车销售市场上空。

  车贷"生物链"突然断裂

  车贷险是指购车人在向银行申请汽车贷款时,除将所购之车作为抵押物外,还向保险公司申请购买车贷保证保险。保险公司在其中起到担保人的角色。

  车贷险把消费者、银行、保险公司、车商等相关主体联系在一起,组成了一条利益生物链,起到了刺激汽车消费的作用,同每个利益主体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颇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之意味。

  据了解,截至去年底,全国个人汽车信贷余额达940多亿元,且正以超过两位数的速度迅猛增长,而近来新增的私家车中,有近1/3都是贷款购车。可以说,汽车信贷已成为汽车销售市场兴旺的一个重要支柱了。

  现在,由车贷险作为中枢联系起来的汽车信贷这条生物链开始变得脆弱了,甚至出现断裂。数月来,几乎包括国内车贷险业务量最大的人保在内的所有保险公司,都开始在车贷险不同程度打起了"退堂鼓"。而理由是恶性贷款等引起的风险太高。广州保险同业公会今年第一季度的统计数据显示,广州地区各财险公司车贷险平均赔付率高达135.57%,个别公司的赔付率竟达到400%。在一度急功近利下无视风险海量扩张之后,保险公司在车贷险业务上"始乱终弃"。

  银行"惜贷"害惨经销商

  这一下,高风险"达摩"剑开始悬挂到银行头上。没有了保险公司这道保护屏障,银行对消费者失去了往日豪气,开始在汽车贷款上斤斤计较起来,所开出的贷款条件越来越苛刻,出手越来越吝啬。譬如,对贷款对象作了严格限定,公务员、行政事业编制人员等优先,而对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汽车贷款要增加房产抵押,此外对法人单位的汽车贷款条件更作了严格规定。

  银行"惜贷",经销商们开始叫苦不迭。一些经销商抱怨,现在没有了车贷险,银行贷款变得越来越严,许多消费者贷款购车的热情一下子就被这盆冷水浇灭。本来如日中天的车市,现在因为车贷险退场,销量马上掉头向下,虽然数量不大,但却已经让经销商们心惊肉跳,特别是经济型轿车经销商们--他们的客户大多都靠"帮衬"汽车信贷购车。因此,汽车信贷收紧成为经销商们心中的一大痛处,也成为今年下半年汽车市场的一大变数。

  但相比较之下,处在汽车信贷生物链最下端的消费者,才是车贷危机中最直接的受害者。许多怀揣购车梦的消费者,好不容易才等来市场内轿车"扑通扑通"不停的降价声,准备通过汽车信贷圆梦。但现在保险公司不担保了,银行资信审查不断加强,贷款要求几近苛刻。一位消费者大倒苦水,他仅仅因为抵押房产只少了几个平方米而被银行拒贷。更多的工薪一族认为这都是汽车信贷危机惹的祸,现在却被转嫁到消费者头上。他们贷款购车的梦想又只好再次束之高阁。

  民间汽车信贷坐收渔利

  在这次汽车信贷危机中,并不是个个都是输家,民间汽车信贷按揭公司却"冷手捡个热煎堆",成为唯一的幸运者。广州的一家民间汽车信贷按揭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自从保险业车贷险退出市场后,他们业内的生意额同期飙升50%。这足以窥视市场对汽车信贷的需求相当大。他们称,时下正是他们大步扩充的良机。其实这些民间公司,通过一系列更加有力的资信审查,更为有效的在银行和消费者之间架起了信贷的桥梁,解决了目前市场中许多普通购车族的"饥渴"。因此越来越受到消费者追捧。

  汽车信贷危机,其实打击最大是刚刚开始趋热的中国汽车消费市场。危机之下,一系列拯救方案已经开始在政府部门当中酝酿出台。最新的消息称,银监会即将出台《汽车消费信贷管理办法》,将从整个汽车信贷体系、权利义务均衡等方面出发,进行均衡性调整,以减少系统性的风险压力。那么新的办法出台能否有效化解现时的汽车信贷危机,在消费者需求与市场风险当中找到一个黄金分割点呢?汽车信贷能否浴火重生呢?这些问题将成为今年下半年车市变局的重要因素。

  -各方反应

  消费者:贷款购车要多个心眼了

  汽车信贷收紧,对于希望现在通过贷款购车一族来说,无疑带来相当大的打击。市场人士称,汽车贷款中,经济型汽车购买者占了多数,这就是说汽车信贷收紧受影响最大的就是这些购买者。

  在一汽车城里,记者看到一些消费者比以前多了一个心眼--对汽车信贷各个细节都要问清楚。一位有意通过贷款购车的消费者称,在今年年初他的一位朋友在车行很轻易就办妥了汽车信贷。但现在银行很严格了,车行也没有以往的过分"热心"了,自己只好按照程序一步步符合要求才能办妥。他说,现在汽车信贷麻烦多了。

  麻烦是一回事,能不能贷到款买到车才是消费者心中的大事。现在汽车信贷收紧,要求越来越苛刻,一些消费者因为条件达不到,只好暂时搁置了自己的汽车梦。一位经销商告诉记者,几天前一位公务员来贷款购车,银行要求有85平方米房产作为担保,但后来测算该房产只有80平方米。几经商量,银行仍然不肯贷款。

  另一方面,汽车信贷对于购买中高级别的汽车消费者来说影响不大。一位有意购买高档轿车的消费者认为,现在汽车贷款手续比较麻烦,既然手头宽裕就干脆一次付清。 

  银行:问题出在操作上

  去年底今年初,广州地区车贷业务增长速度达至顶峰,但商业银行车贷业务对车贷险的依赖度也随之凸现:车贷险车贷模式占据了广州车贷市场90%以上的份额!顶峰之后却是低谷:顶峰时期的车贷业务为埋下了巨大风险令保险公司叫苦不迭。趋于理性的保险公司在沉痛的教训之后毅然决然地相继停办了车贷险。失缺了保险公司承担风险,今年上半年商业银行车贷业务曾一度陷入负增长和严重收缩状态,毕竟其他车贷模式还尚未成熟。商业银行在保险公司停办车贷险后如何拓展车贷业务呢?记者日前采访了广州车贷市场上的龙头老大--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营业部个人业务部专责车贷业务的刘向东。

  银行保险公司均应进行反思

  记者(以下简称记):车贷险与车贷业务同时诞生,你如何评价车贷险对银行车贷业务的贡献?

  刘向东(以下简称刘):车贷险对广州地区商业银行启动车贷业务功不可没,被誉为"第一代车贷模式"。在1998年车贷业务刚开始时,商业银行不可能投入过多人力进行资信调查,因为银行认为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讲究绝对的安全。但在信用缺失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做不到这一点。而保险公司则运用"大数法则",在拥有一定业务量并控制一定赔付率的情况下即可介入。

  记者:不少保险公司抱怨商业银行将全部风险推给保险公司。你是否认为商业银行过度依赖保险公司也会产生风险?

  刘:大家都应反思为什么会造成今天的局面。商业银行的初衷是不愿承担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但却承担了保险公司无力赔付和拒绝的风险。实际上,商业银行仍是最终的风险承担者。

  车贷险问题出在操作上

  记者:能否透露一下,贵部在广州地区车贷业务的不良率是多少?

  刘:目前大概控制在3%以内。即便以这样的比例,坏账绝对额已不是小数目。

  记者:在发生的风险案例中,假按揭占比多大?更多的案例是什么?

  刘:假按揭只是少数,更多的是借款购车人不还贷。在目前信用体制缺失的情况下,不还贷者极有可能获得另一家银行的贷款,对他的信用记录影响不大。

  记者:除按揭案之外,其他风险案已获得保险公司赔付吗?这影响保险公司与商业银行之间的合作吗?

  刘:实际赔付结案的不多。不少案例还在协商之中。

  记者:这意味着商业银行开始承担最终的风险。

  刘:最终的风险将落在商业银行身上。一方面,车贷险本身没有问题,只是操作本身出现了问题。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也介入的太浅,太依赖保险公司。车贷险在辉煌两三年之后将面临夭折的局面。

  车贷新模式尚欠成熟

  记者:你如何看待车贷险停办?

  刘:我认为是好事,因为不正常的现象不再扩大。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做回各自应该做的事情,商业银行已摸索出一套新车贷模式,而保险公司的车险本来就有市场。

  记者:车贷险停办之后,车贷业务是否深受影响?

  刘:2、3月份,农行在广州地区的车贷业务出现负增长,但6、7月份,已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这说明市场开始认可商业银行的新车贷模式。

  记者:你认为新车贷模式已成熟了吗?

  刘:车贷新模式还不太成熟,但充当担保和信用评级角色的中介机构的加入、商业银行的深度介入确实令风险更分散。并存的多种车贷模式适用不同层次的客户。如信用评级更高的客户可以获得信用贷款、次之可以找一个担保人、更次者可以以房屋抵押、或者由中介机构进行担保等等。目前实行的新车抵押已基本可以杜绝之前一车多贷的风险。

  保险公司:"七国之乱"伤了自己

  车贷险自1998年随车贷业务同时降生,并为财险公司捆绑销售车险作出了较大贡献。车贷险在去年达到自己的最高峰--车贷险按揭模式占据了车贷业务总量的90%以上。然而在今年盛夏,财险公司终于开始正视因车贷险巨额赔付带来的巨大亏损"黑洞"。在理性的反思之后,广州地区财险公司相继停办车贷险。车贷险退出了购车族的视线。无奈放弃了曾为之奋力拼抢的车险业务之后,作为财险公司支柱业务的车险是否遭受拖累呢?财险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