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的到来,今天是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杭州中小企业担保网

公示公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示公告
二○○四年上半年担保机构发展情况简要分析
发表日期:2009-02-17
  

  杭州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通过了数年的探索和发展,逐步走向成熟和规范。尽管今年遇到国家金融政策宏观调控,但在市政府一系列鼓励措施的引导下,在热心于担保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各部门以及从事信用担保工作的全体工作人员的齐心协力下,整体运行情况良好,行业发展趋于成熟,所取得的成绩比预期的要好。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世界性难题。在我国,担保业是个新兴的行业,也是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行业。正因为此,许多企业、自然人积极的投资到担保行业,既拓展了其经营范围,又支持了中小企业发展,同时还服务于社会。现根据上半年统计汇总情况比较前阶段运行,对杭州担保业发展现状作如下分析:
  1、担保机构家数继续增多
  截至 6月底,各类担保机构共62家,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2家,比2003年底又增加了8家,且新增加机构的注册资金大多在2000万元以上。
  2、担保资本金持续增加
  截止6月底,注册资金总额为89334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7797万元,同比增长115%,其中,今年上半年增加24300 万元,比去年同期净增12517万元,与2003年底相比又增长了37.4%。担保机构平均注册资金从2003年底的1275万元提高到1441万元,比去年同期提高了403万元。其中:杭州高新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增资了3500万元,其他不少担保机构也正在积极的准备和运酿增资扩股工作。
  3、民间资本比例不断提高
  随着企业和自然人的不断涌入,担保机构的政府投资比例越来越小,从半年报统计显示,政府出资比例只占注册资本总额的17.73%,企业和自然人投资达到82.27%,比2003年底又增加了0.27百分点。纯民营担保机构家数已达31家,占总量的50%。
  4、担保笔数和总额稳定上升
  2004年上半年,担保机构为1982家企业实施了融资担保,担保笔数3778笔,比去年同期增加了近一倍,仅比2003年全年少了346笔;担保总额18.91亿元,是2003年全年担保总额的70%,比去年同期增长64%。
  上半年,全市62家担保机构平均担保额305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68万元,增长5.83%。
  5、社会效益显现
  据半年报统计资料显示,截止今年6月份担保机构实行担保所产生的社会效益较为明显。累计增加就业人数62507人次,增加销售总额123.2亿元,增加利税14.42亿元。其中今年上半年通过担保为受保企业新增销售总额23.4亿元,新增利税3亿元,新增就业人数10734人。为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创造了条件,为杭州社会经济稳步发展打造了坚实的基础。
  6、担保机构之间发展不平衡
  从半年报统计情况来看,各担保机构发展很不平衡。从担保总量上看,一些成立较早、注册资金较大的担保机构基本没有受金融宏观调控的影响,如中财担保、高新担保、惠民担保以及工信担保等机构。
  从规模看,中财担保、高新担保和运河担保的业务量分别达4.11亿元、3.3亿元和7889万元。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运河担保公司虽然注册资本不大,但担保额已超过去年全年担保总额3487万元。从效率看,浙江中财担保有限公司、杭州高新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和杭州运河担保有限公司注册资金分别占注册资本金总额的3.68%、5.6%和0.59%,而担保金额分别占了担保总额的21.73%、17.46%和4.17%。
  但有不少担保机构,由于受宏观调控影响,加上相当部分担保机构自身实力偏小、经营能力欠缺、风险控制技术不能很好把握等因素,其担保业务趋于萎缩状态,还有个别担保机构成立半年多还没有开展担保业务。
  7、担保放大功能有所下降
  根据半年报统计情况分析,按照在保责任余额计算全市担保机构注册资本总额放大器倍数为2.34倍,比去年同期下降0.26个百分点,比2003年底下降0.43个百分点,表明随着注册资金总额的增加,而担保总量没有得到同步增长。从单个担保机构来看,浙江中财担保有限公司注册资金放大倍数达9.64倍;杭州运河担保有限公司放大倍数为3.3倍,其余机构放大倍数均在3倍以下。
  8、整体资金利用率不高
  62家担保机构,近9亿元的注册资金,半年来提供了18.93亿元的担保,平均每亿元资金提供了2.12亿元担保,比去年同期减少了6600万元。说明整体资金利用率下降。
  经过几年的努力,担保机构正逐步走向成熟和规范,同时随着国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办法》的即将出台,优胜劣汰将成为必然。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和要求,我们必须做好自身的工作,积极、健康、规范的发展担保业。
  第一,不断提高担保机构从业人员素质。尽管近几年担保机构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有所提高,但根据担保业务的特殊性,复合性人材欠缺,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不利于担保业务工作的开展,不能适应担保业的发展。
  第二,担保机构管理手段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目前没有一家担保机构采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信息管理、信用管理、风险控制管理和担保机构内部管理。网络化意识欠缺。尤其是协会要求的台账管理不尽如人意,有一部分担保机构没有上报台账,需要改进。
  第三,担保机构创新意识淡薄,风险控制手段单一。担保是个高风险、低收益的特殊行业,没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有效的风险控股手段,很难把担保机构做大、做强、做优。
  因此,担保机构亟待在上述方面加以重视和完善。